菠菜老平台集合网
旧版入口| 学校主页| English|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院概况

College profile

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学科及个人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2-04-22    作者:     来源:     点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学科及个人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本站讯(通讯员江龙)2022年4月14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全体教职工在西五楼210会议室结合理论学习,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学科及个人学术方向发展研讨会。会议由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书记邵敬爱副教授主持,新能源系全体教职工与会。

涂正凯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个人一直从事的研究方向-燃料电池、制氢、电极材料方向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计划拓展的新研究方向:零碳氨氢燃料燃烧,并介绍了“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在氨氢燃料燃烧的布局,同时分享了自己学术经历的发展历程,强调年轻老师要敢于走出自己的博士课题方向,勇于开拓新方向,并鼓励年轻老师走出去多与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交流,快速进入相关研究领域学术圈,获取发展机会。

杨晴教授首先介绍了个人学术方向:能源耦合系统的碳足迹计量、核算和多学科建模与综合评价,谈了双碳背景下该研究可为国家政策制定、行业低碳转型和技术路径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战略咨询。同时介绍了在碳核算软件开发和碳管理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承担校企课题和正在积极申报科技部、基金委等重大科研项目的情况,并提出该软件可为华科校园和新建的清洁能源大楼提供碳足迹可视化展示平台。未来计划从研究到应用推进双碳工作,支撑学校双碳规划。最后分享了申报国家人才项目的体验,表达了传帮带的想法。

刘欢副教授分享自己作为年轻老师发展的过程与个人思考,之前学术方向虽然以污泥资源化处置为主线,后面拓展到防腐蚀、磨损材料的研发,但主要以承担项目课题的任务为导向,感觉在报人才计划时,个人研究方向难以聚焦,特色不鲜明,后续计划凝练主线研究方向,做更具特色和新能源标签的研究。

曾阔副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太阳能热利用以及新拓展的太阳能相变储热方向,分享个人研究方向的确定主要是结合国家能源领域实际需求,从科技部、基金委等发布的重大科研项目指南中找需求,并将研究成果瞄准到技术装备的研发,计划将研制太阳能热利用及储热装备,并在新建成的清洁能源大楼展示。

温昶副教授介绍了在生物焦吸附燃烧方面的工作,以及在质子交换膜制氢方面拟和企业合作,预计将建设30kw太阳能光热制氢中试平台,作为新能源系的实验室主任他从新能源未来的发展出发,建议老师们规划建设有显示度的的科研平台。

钟晓亮副教授介绍自己一直都是物理相关的背景,目前在做2D材料催化机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而很多重大的发现都是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结合,不过受限于跟能源学科专业方向的结合以及学生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正在积极开拓新方向。

李松副教授介绍自己也是兼具生物、化工与能源的多学科背景,前期在CO2、VOCs吸附捕集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近来主要从事吸附式制冷、氢气制备储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未来将在氨气吸附式制冷、储氨等方面拓展。

邬凡老师、徐静颖老师和江龙老师先后发言,分别介绍了个人学术方向,邬凡老师主要从事CO2分布式直接空气捕集方面的工作,拟开展太阳能辅助捕集和直接空气捕集方面的研究。徐静颖老师主要延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生成机理研究,目前正在拓展掺氨燃烧工作。江龙老师主要从事生物质掺烧方面的工作,拟在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热解气化提质方面进一步凝练。

邵敬爱副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目前主要从事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高价值化学品与生物基新材料用于CO2、SO2等污染气体的吸附捕集工作,未来结合双碳目标将在CO2催化转化方面进行拓展。同时鼓励年轻老师们多进行交流合作,发挥自己的学术特长、借助新能源发展的契机、勇于迎接挑战,为新能源的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系主任陈汉平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新能源系从2010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至今已成立了十二年,是相对年轻的系所,年轻老师也居多,大家要敢于拼搏,勇于冒尖,在考虑个人学术方向时需瞄准国家新能源战略与需求,做出的科研成果能服务于新能源行业发展。陈老师同时强调,新能源系经过十余年发展,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2021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全国双一流本科建设名单,人均科研贡献位列学院前列,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学科布局不均衡,重要的新能源专业风能、太阳能以及储能方向发展较滞后,相关的特色成果不突出,亟需布局;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需有所突破,借校庆院庆和系庆契机,集中新能源系全体教职工之力,布局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创新平台申报,依托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做出有特色、有内涵的能支撑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研工作,培养能直接服务国家新能源产业及双碳战略的复合型人才。陈老师最后表示,学科发展研讨会很有必要,能听到老师们的心声和学术计划,今后将不定期组织开展学科研讨,通过研讨凝练方向,均衡学科发展。